第一章 迷茫林小满站在实验田里,手里攥着一把发黄的稻穗,眉头紧锁。
九月的阳光依然毒辣,晒得他后颈发烫,汗水顺着脸颊滑落,
在白色的实验服上洇出一片深色的痕迹。"又失败了。"他蹲下身,仔细查看稻穗的根部。
原本应该饱满的谷粒干瘪发皱,像营养不良的孩子。这是他的毕业课题,
已经连续失败了三次。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母亲发来的语音消息。小满擦了擦手,
点开语音,母亲熟悉的声音传来:"小满啊,你爸的腰病又犯了,这几天都下不了地。
你要是实验不忙,就回来帮帮忙吧。"他抬头望向实验田,远处是农学院的教学楼,
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四年前,
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进这所重点大学的农学院时,全村人都来送行。父亲特意杀了一头猪,
摆了十几桌酒席。"咱们村终于出个大学生了!"村长拍着他的肩膀说,"以后学成了,
可别忘了咱们这些种地的。"可现在呢?小满苦笑着看着手里的稻穗。四年的学习,
他连自己的实验课题都做不好,更别提帮助乡亲们了。手机又震动起来,是导师发来的消息,
提醒他下周就是中期答辩。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泥土。
实验田里的稻子歪歪扭扭地站着,像一群无精打采的士兵。远处传来同学们的欢笑声,
他们正结伴去食堂吃饭。小满突然觉得很累,不是身体上的疲惫,
而是一种从心底涌上来的无力感。"要不...先回家看看吧。"他自言自语道。
收拾完实验器材,小满回到宿舍。室友王磊正在打游戏,见他回来,头也不回地说:"小满,
刚才李教授来找你,说你的实验数据有问题。""我知道。"小满闷声应道,开始收拾行李。
"你这是要去哪?"王磊终于转过头来。"回家。"小满把几件衣服塞进背包,
"我爸腰病犯了,我得回去帮忙。"王磊摘下耳机,一脸不可思议:"你疯了吧?
下周就中期答辩了,你现在回家?""实验反正也做不下去了。"小满苦笑,
"我可能...真的不适合搞科研。""别这么说,你可是咱们班成绩最好的。
"王磊站起来,"要不我帮你跟李教授说说?"小满摇摇头:"不用了,我想静一静。
"坐上回家的长途汽车,小满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公路两旁的稻田一片金黄,
正是收获的季节。他想起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父亲就会带着他去田里割稻子。
父亲总说:"种地是门学问,得用心。"可现在的他,连最基本的实验都做不好,
更别提研究什么新品种了。汽车颠簸着,小满渐渐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站在一片荒芜的田地里,四周都是枯萎的庄稼。他想浇水,
却发现水渠是干的;想施肥,却发现肥料早就用完了。"小满,醒醒,到站了。
"售票员的声音把他叫醒。他揉了揉眼睛,拎着背包下车。家乡的空气里飘着稻香,
远处传来收割机的轰鸣声。小满深吸一口气,朝家的方向走去。还没到家门口,
就听见院子里传来争吵声。"我说了不能这么打药!"是父亲的声音,虽然带着病痛,
依然中气十足。"老林,你这套过时了。"另一个声音说,"现在都讲究效率,
不打药哪来的产量?"小满快步走进院子,看见父亲拄着拐杖,正和一个中年男人争论。
那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刘富贵,这几年靠种菜发了财,说话做事都带着一股子傲气。"爸,
我回来了。"小满放下背包。"小满?"父亲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怎么突然回来了?
"刘富贵打量着小满:"哟,大学生回来了。正好,你给评评理。我说要打药增产,
你爸非说这样种出来的菜不健康。"小满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刘富贵:"富贵叔,
打药确实能增产,但是...""但是什么?"刘富贵打断他,"你们这些读书人,
就知道讲理论。你看看我,去年种了五十亩大棚菜,打药打得好,一年就赚了二十万!
""可是..."小满想起在学校学过的知识,"过度使用农药会破坏土壤结构,
还会造成农药残留...""得了吧!"刘富贵摆摆手,"现在谁还管这些?能赚钱就行。
老林,你要是不愿意,我就去找别人承包你的地了。"父亲气得直跺脚:"你!
你这是糟蹋土地!""爸,别生气。"小满赶紧扶住父亲,"您的腰...""我没事。
"父亲摆摆手,转向刘富贵,"我的地,我说了算。不租就是不租!
"刘富贵冷哼一声:"行,你们爷俩就守着那几亩地过吧。"说完,转身走了。
小满扶着父亲进屋,发现家里的摆设还和四年前一样。墙上挂着他从小到大的奖状,
最显眼的位置是他考上大学时和父母的合影。照片里,父亲笑得那么开心,腰板挺得笔直。
"爸,您的腰...""老毛病了。"父亲摆摆手,"就是这几天收稻子累着了。
你回来得正好,帮我看着点地。"小满犹豫了一下:"爸,我...我的实验失败了。
"父亲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失败就失败呗,种地哪有不失败的。我种了三十年地,
年年都有失败的时候。""可是..."小满低下头,"我可能...毕不了业了。
"屋里突然安静下来。过了好一会儿,父亲才开口:"小满,
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吗?"小满摇摇头。"因为你出生那年,正好赶上大旱。
"父亲望着窗外的稻田,"地里的庄稼都快干死了,我和你妈天天挑水浇地。
后来终于下雨了,虽然收成不好,但总算没绝收。我就想,人啊,不能太贪心,小满就好。
"小满抬起头,看见父亲眼里闪着光:"种地和读书一样,不能急。失败了就重来,
总会有好收成的时候。""可是...""别想那么多了。"父亲拍拍他的肩膀,
"明天跟我下地干活去。在地里干一天活,什么烦恼都没了。"第二天一早,
小满就跟着父亲来到田里。清晨的露水还没干,稻穗上挂着晶莹的水珠。父亲虽然腰不好,
但干起活来依然利索。他教小满怎么割稻子,怎么捆扎,怎么判断稻子的成熟度。"你看,
这株稻子虽然长得高,但穗子不饱满。"父亲指着一株稻子说,"就像有些人,看着光鲜,
其实没什么真本事。"小满若有所思地看着那株稻子。他突然发现,
自己虽然学了四年的农业知识,但真正种地的经验却少得可怜。那些在实验室里学到的理论,
到了田间地头似乎都派不上用场。"爸,为什么咱们的稻子比刘富贵家的长得结实?
"小满问。父亲笑了:"因为我不用那些乱七八糟的肥料。种地要懂得和土地做朋友,
不能光想着索取。"小满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黑褐色的土壤散发着特有的清香,
让他想起小时候。那时候,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跟着父亲下地,看种子发芽,看庄稼生长。
"小满,你看。"父亲指着远处的一片稻田,"那是老张家的地,
去年开始用刘富贵推荐的化肥,今年稻子就出了问题。"小满望去,
果然看见那片稻田里的稻子东倒西歪,叶子发黄。他想起在学校学过的知识,
突然明白了什么。"爸,我好像知道我的实验问题出在哪了。"小满兴奋地说,
"我一直太注重理论数据,忽略了实际种植环境。"父亲欣慰地笑了:"这就对了。
种地和读书一样,要脚踏实地。"接下来的几天,小满一边帮父亲干活,
一边观察田里的情况。
很多细节:土壤的湿度、温度的变化、病虫害的规律...这些都是在田间才能学到的知识。
晚上,他坐在院子里整理笔记。月光洒在稻垛上,蟋蟀在草丛中鸣叫。父亲坐在藤椅上,
慢慢地摇着蒲扇。"小满,你想过毕业后要做什么吗?"父亲突然问。小满停下笔,
望着满天繁星:"我...我想回家种地。"父亲愣住了,蒲扇也停了下来:"你说什么?
""我想回家种地。"小满坚定地说,"但不是像以前那样种。我想用科学的方法,
种出既高产又健康的粮食。"父亲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种地不容易啊。
""我知道。"小满说,"但我觉得,这才是我想做的事。"父亲站起身,走到稻垛前,
抓起一把稻穗:"你知道吗?这些稻子,每一粒都是一个生命。我们种地的人,
就是在照顾这些生命。"小满点点头:"我想照顾更多的生命。"父亲转过身,月光下,
他的眼里闪着泪光:"好,好。这才是我的儿子。"第二天一早,
小满就带着新的想法回到了学校。他重新设计了实验方案,
把在田间观察到的数据都加了进去。这一次,他不再只盯着实验室里的数据,
而是经常跑到学校附近的农田里,向老农请教经验。中期答辩那天,小满站在讲台上,
讲述着自己的新发现。他不再是那个只会背理论的优等生,而是一个真正理解农业的实践者。
"农业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生活。"小满最后说,"只有真正理解土地,才能种出好庄稼。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李教授站起来,欣慰地说:"林小满,
你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农业研究。"毕业后,小满真的回到了家乡。
他承包了村里的土地,开始实践自己的理念。不用化学肥料,而是用有机肥;不打农药,
而是用生物防治。起初,村里人都不理解,觉得他是读书读傻了。但一年后,
小满的稻田成了全村最好的。稻子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卖出了普通稻子两倍的价钱。
更神奇的是,他田里的土壤越来越肥沃,蚯蚓、青蛙等生物也多了起来。
刘富贵看着小满的成功,终于低下了头:"小满,你教教我吧。"小满笑了:"富贵叔,
种地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要比谁种得好。我们要对得起这片土地,
对得起吃我们种的粮食的人。"父亲站在田埂上,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这片土地终于等来了真正懂它的人。夕阳西下,小满站在田埂上,望着金黄的稻田。
微风拂过,稻浪翻滚,像是在向他致意。他深吸一口气,泥土的芬芳沁入心脾。
这就是他选择的路,一条回归土地的路。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声,那是村里新买的农机。
小满掏出笔记本,记录下今天的观察数据。他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种植数据库,
把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小满!"父亲在院子里喊他,"吃饭了!""来了!
"小满合上笔记本,快步向家走去。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金黄的稻田里,
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他知道,自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
他将书写属于新时代农民的篇章。这不是逃避,而是回归;不是放弃,而是坚守。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他将种下梦想,收获未来。第二章 扎根春耕时节,
小满的试验田里热闹非凡。他引进的新型水稻品种已经发芽,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排列在田间,
像一排排等待检阅的士兵。"小满哥,这样真的行吗?"村里的年轻人小林蹲在田埂上,
好奇地看着田里的秧苗。他是村里第一个主动来找小满学习的年轻人。小满擦了擦额头的汗,
笑着说:"你看,这些秧苗比普通品种早发芽三天,而且根系更发达。
"他轻轻拔起一株秧苗,"这就是我选育的新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而且口感更好。
"小林接过秧苗仔细端详:"可是不用化肥,真的能长好吗?""你看那边。
"小满指着不远处的一片试验田,"那是用传统方法种植的对照田。虽然现在长得快,
但后期容易倒伏,而且米质差。"正说着,远处传来拖拉机的声音。小满抬头望去,
看见父亲开着新买的农机缓缓驶来。自从腰病好转后,父亲就主动要求学习操作农机,
说要跟上儿子的步伐。"小满,肥料都撒好了。"父亲停下车,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
"按照你说的,每亩地用了200公斤有机肥。""爸,您歇会儿吧。
"小满赶紧上前扶父亲下车。父亲摆摆手:"不用,我现在浑身是劲儿。
"他看着田里的秧苗,眼里闪着光,"这些苗子长得真好,比咱们以前种的强多了。
"小满心里一暖。这半年来,父亲从最初的怀疑到现在的全力支持,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他记得刚开始推广有机种植时,村里人都不理解,连父亲也劝他别太理想化。"小满啊,
种地不是做实验。"父亲当时说,"咱们农民靠天吃饭,不能太冒险。"但小满没有放弃。
他带着村民去参观成功的有机农场,请专家来村里讲课,还自费建了一个小型实验室,
专门研究土壤改良。渐渐地,开始有人愿意尝试他的方法。"小满哥!
"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抬头一看,是村长的女儿小芳,她刚从农大毕业回来。
"听说你在搞生态农业,带我一个呗!"小芳兴奋地说,"我在学校就听说过这种模式,
没想到咱们村也有人在做。"小满眼前一亮:"太好了!我正缺帮手呢。"他转向父亲,
"爸,咱们的团队越来越壮大了。"父亲欣慰地点头:"好啊,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
"就在这时,小满的手机响了。是省农科院的张教授。"小林,你的研究报告我看了,
很有价值。"张教授的声音透着兴奋,"省里准备在你们村设立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你愿意负责吗?"小满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努力这么快就得到了认可。"我愿意!
"他激动地说,"谢谢张教授!"挂掉电话,小满深吸一口气,
转向在场的所有人:"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村要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了!""太好了!
"小芳第一个欢呼起来。父亲拍了拍小满的肩膀,眼里含着泪花:"好小子,
没给咱们农民丢脸。"接下来的日子,小满忙得脚不沾地。他要规划示范基地的布局,
培训村民,还要接待各地来参观学习的农业专家和农民。一天傍晚,
小满正在田里观察水稻长势,突然发现几株秧苗的叶子发黄。他蹲下身仔细查看,
发现叶片背面有细小的虫卵。"这是稻飞虱的卵。"小芳凑过来看了一眼,"要打药吗?
"小满摇摇头:"不用,我有办法。"他转身跑回家,不一会儿抱来几个纸箱。"这是什么?
"小芳好奇地问。"赤眼蜂。"小满打开纸箱,里面飞出许多小虫子,
"它们是稻飞虱的天敌。"小芳惊讶地睁大眼睛:"这就是生物防治?""对。
"小满笑着说,"这样既环保,效果又好。"夜幕降临,田间的虫鸣声此起彼伏。
小满站在田埂上,望着月光下的稻田,心里充满希望。他知道,这条路虽然艰难,
但值得走下去。"小满哥,你看!"小芳突然指着远处惊呼。小满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
看见田边有一片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荧光在夜色中闪烁,像天上的星星落在了田间。
"好久没看到这么多萤火虫了。"小满感慨道,"这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在变好。
"小芳拿出手机拍照:"我要发到朋友圈,让大家都知道生态农业的好处。"小满笑了。
他知道,改变正在发生。不仅是这片土地在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在改变。第二天一早,
小满就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是大学时的室友王磊。"小满,我在新闻上看到你了!
"王磊兴奋地说,"你小子可以啊,都上农业频道了!"小满这才知道,
昨天记者来村里采访的事已经播出了。他打开手机,发现微信已经被各种消息轰炸。
"林小满,你太棒了!"这是大学同学。"小满哥,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
"这是村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最让他感动的是导师李教授的留言:"小满,
看到你找到了自己的路,我很欣慰。记住,农业的未来在你们年轻人手中。"放下手机,
小满走出家门。清晨的阳光洒在稻田上,露珠在叶片上闪烁。他深吸一口气,
泥土的芬芳沁入心脾。"小满!"父亲在院子里喊他,"快来吃饭,
一会儿还要去镇上开会呢!""来了!"小满快步走向家。远处,一群白鹭掠过稻田,
在朝阳中展翅高飞。第三章 绽放示范基地正式挂牌的那天,村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省里的领导、农业专家、媒体记者,还有周边村子的农民都来了。
小满站在新建的培训中心前,看着眼前的一切,恍如梦中。"小满,准备开始了。
"父亲轻轻推了推他。今天父亲特意穿上了崭新的中山装,腰板挺得笔直。小满深吸一口气,
走上讲台。台下密密麻麻坐满了人,有熟悉的面孔,也有陌生的面孔。他清了清嗓子,
开始讲述这一年来的经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家种地。
"小满的目光扫过台下,"我想说,这不是放弃,而是选择。
我选择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用我所学改变它,也让它改变我。"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小满看到前排的母亲在抹眼泪,父亲则骄傲地挺直了腰板。"我们的示范基地,
不仅是一个种植基地,更是一个创新平台。"小满调出PPT,展示着基地的规划图,
"这里有现代化的智能温室,有生态养殖区,还有农产品加工车间。我们要做的,
是打造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展示结束后,省农业厅的领导当场宣布,
将投入500万元支持基地建设。这个消息让全场沸腾了。"小满,你太棒了!
"小芳激动地拉住他的手,"这下咱们可以大干一场了!"然而,喜悦还没持续多久,
问题就接踵而至。首先是资金使用问题。村里有些人觉得应该把钱分了,改善生活。
小满坚决反对:"这是发展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你凭什么替我们做主?
"刘富贵带头反对,"我们种了一辈子地,难道还不如你一个毛头小子?
"小满没有退缩:"富贵叔,您种菜这么多年,难道没发现土壤越来越差了吗?
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啊!"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大家同意按照小满的方案使用资金。
但紧接着,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小满,不好了!"一天清晨,小林慌慌张张地跑来找他,
"温室里的番茄苗全蔫了!"小满赶紧跑到温室,发现温度控制系统出了问题。正值盛夏,
温室里的温度高达40度,娇嫩的番茄苗哪受得了这个。"快打开通风系统!
"小满一边指挥,一边查看控制面板。他发现是传感器出了故障,导致温度调节失灵。
经过紧急处理,大部分番茄苗保住了,但还是损失了近三分之一。这件事给了小满当头一棒,
他意识到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管理。"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技术团队。
"小满在村委会上提出建议。"可是去哪找这样的人?"村长皱眉道,"咱们这穷乡僻壤的,
谁愿意来啊?"就在这时,小满的手机响了。是大学时的同学张伟。"小满,
我在新闻上看到你们基地了。"张伟说,"我和几个同学商量了一下,想加入你们,
不知道欢不欢迎?"小满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欢迎!太欢迎了!"一周后,
张伟带着三个同学来到了村里。他们都是农大毕业的高材生,有的擅长设施农业,
有的精通农产品加工。"小满,你这地方真不错。"张伟站在基地前,望着成片的温室,
"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有了专业团队的加入,基地建设突飞猛进。智能温室重新调试,
引进了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新建的加工车间开始试运行,第一批有机蔬菜即将上市。然而,
新的挑战又来了。"小满,我们的菜卖不出去。"小芳愁眉苦脸地说,
"超市嫌我们的价格太高。"小满看着堆积如山的蔬菜,眉头紧锁。他知道,
有机蔬菜的成本确实比普通蔬菜高,但这是他们的心血啊。"要不...我们降价?
"小林试探着问。"不行。"小满坚定地说,"降价是对我们劳动的不尊重。
我们要想办法让消费者理解有机蔬菜的价值。"他立即组织团队开会,
决定采取两个策略:一是开展"农场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来基地参观;二是建立会员制,
提供配送服务。第一个开放日,来了几十个家庭。小满亲自带队,讲解有机种植的理念。
"妈妈,你看!"一个小女孩指着温室里的番茄惊呼,"这里的番茄是长在架子上的!
""对,这是立体种植。"小满解释道,"可以节省空间,还能减少病虫害。"参观结束后,
很多家庭当场就办理了会员卡。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基地的蔬菜很快供不应求。"小满,
咱们得扩大规模了。"父亲看着订单,既高兴又发愁。小满点点头:"我正想跟您商量呢。
我打算成立合作社,让更多村民加入进来。"这个提议得到了热烈响应。
连当初反对的刘富贵也主动找上门来:"小满,我想加入合作社,你看行不?""当然行!
"小满握住刘富贵的手,"咱们一起干!"合作社成立那天,村里张灯结彩,比过年还热闹。
小满站在台上,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心里充满感慨。"各位乡亲,"他开口说道,
"今天我们成立合作社,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小满看到父亲在擦眼泪,母亲则骄傲地挺直了腰板。"我们要做的,
不仅是种好地,更要种出希望。"小满继续说道,"让我们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甚至走向世界!"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
省里决定在基地举办全国生态农业现场会,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企业家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