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十月冬,盛京,天空中夹杂着淅淅沥沥的雨丝,湿冷的空气贼嘻嘻地透过大衣偷袭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盛京大学会议大堂,一次重要的植物学术交流会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未来学术界的新秀们在台上侃侃而谈,来自全世界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员,教授,副教授,硕博生们齐聚一堂。对学术渴望的热情,一点都没有受到冷空气的影响。
盛京大学的会议大堂,一共二十排座位,每排座位可以容纳十个人,一般是学校用来开会的。来参加会议的人,一直排到了门口,挤满了整个会议大堂。大堂走廊是琳琅满目的果切和小零食,会看到窸窸窣窣站着一两个稚嫩的新鲜研究生,狗狗祟祟地吃东西。一般这种学术会议旁边都会有专门的酒店,提供自助餐食和住宿。与会人员只要拿着学校发的自助餐券就可以进去就餐。相熟的或者互相感兴趣的学术大拿也可以边喝茶边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这样合作的机会就有了。这种形式的交流其实大部分是为了混个脸熟。学术会议遇到的次数多了,没准基金本子或者学生送过去联合培养都会方便一些。亦或大家合作个项目,交流一下技术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学术成果的传播大多还是通过学术会议的形式进行。
1
我叫朵米,研二在读,明年九月份就研三了,坑比导师闋德教授让我做了好几个横向课题,最后让我把结果都给即将毕业的硕博师兄师姐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毕业的博士师姐的文章带了我二作,不用为发表达到毕业的文章而发愁了。不幸的是,自己还没有课题,还不知道毕业论文做什么。虽然,有一些实验基础了,但是,在同届同专业的同学里面,我的进度是最慢的,没有课题的只有我一个。
所以,就被导师拉来参加学术会议,培养一下学术敏感度,看看能不能找到课题切入口。读过书的都知道,不到写论文那一刻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这三年做了什么,真的是缝缝补补,东拼西凑。更别提自己找课题了。
可是,闋德导师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