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间,南直隶润州府有个叫张铭羽的人,自小苦读诗书。只是他好像与功名无缘,考了两回秀才都未考中。
好在张家家境殷实,供得起他。张铭羽一心想求取功名,把成家的事情给耽搁了。少年时就曾立下豪言:不取得功名,誓不娶妻。
只是,到了二十三岁时,张母实在忍不住。不顾儿子的反对,给他找了门亲事。
女方家姓谢,在西水街租了个铺子卖香烛。张母经常光顾他家生意,一来二去的,就熟了。
有回,看到谢家小女安慧长得眉清目秀,张母心中甚是喜欢,开玩笑地向她母亲提亲。
哪知谢母立即答应下来。于是,这门亲事就这么成了。
男人有了自己的家,哪怕父母家底再深厚,自己都是要担起养家责任的。
张铭羽放下书本,用了父亲给的一个前为店铺、后是住房的宅子,卖起了杂货。
与别家商铺一样,夫妇俩为方便打理生意,就住在铺子后头。
人们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张铭羽偏偏是个例外。
他做生意很有头脑,会用心琢磨什么货好卖,什么货不好卖。
仅用三个月时间,就把本钱赚回来了。
不过,虽说赚到了些钱,但铭羽需要经常出外拿货。故,人要辛苦许多。
他出去了,铺子里就没人看着。想请自己父亲过来帮忙,但被谢安慧制止了。
她说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看父母做生意,在这方面算是懂一些,不如自己来看铺子。长辈年岁大了,就不要劳烦他们。
铭羽想了想,觉得妻子说得在理,遂答应了她。
谢安慧同样也是个聪慧的女人,懂得将店里的货品介绍给适合它的人。
夫妇俩性子可以,都是和气待人,他家铺子的生意硬是比别家要好上许多。
又过了三个月,铭羽觉得妻子太辛苦了,就请了一个伙计看店。
半年后生意做大,张父挺高兴,觉得儿子虽考不到功名,但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