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村庄位于一座群山之间,四面环山,土地贫瘠,生活艰难。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便是父亲李刚在建筑工地的工作,而母亲早年去世,李川和父亲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寒,但父亲一直坚信,只要努力工作,生活总会变得好起来。李川从小便明白,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
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上学的孩子之一,而他也是村里人眼中最有希望的那一个。李川的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村里的人常常提起他,夸赞他是“村里的希望”。在他看来,这种夸奖虽然让他有些自豪,但更多的是一种沉重的责任。他不敢松懈,因为他知道,家里没有足够的资金让他享受一份轻松的生活。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学习去争取更好的未来。
然而,父亲李刚的辛勤劳动让李川深感内疚。每次放学,李川都要帮父亲干些农活,偶尔也会去山里砍柴,或者帮父亲做些重活。虽然生活艰难,但父亲从不抱怨,而是每天都在忙碌中默默承受着压力。李川深知,家里的一切都需要靠父亲的双手支撑,他不能让父亲失望。
在李川的心里,家里的未来全寄托在他的肩上。每当他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挑灯夜读时,他总是心无旁骛,默默地为未来拼搏。即使疲倦,李川也从不敢停下自己的步伐。为了省钱,他连课外辅导班也没有参加,而是依靠自己查阅书籍,尽全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父亲虽然不能帮他解答学业上的问题,但他每天都会鼓励李川,告诉他:“你是家里的希望,只要你能读书,能考上大学,就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正是这句话,成为了李川每次努力时的动力来源。
初中毕业时,李川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突破——他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这对他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也意味着他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知道,这意味着他要离开家,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
虽然生活在高中里依旧艰苦,但李川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知道,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