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诡案录

青灯诡案录

作者: 絮语缱绻

悬疑惊悚连载

宋砚裴远之是《青灯诡案录》中的主要人在这个故事中“絮语缱绻”充分发挥想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而且故事精彩有创以下是内容概括: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青灯诡案录》主要是描写裴远之,宋砚之间一系列的故作者絮语缱绻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青灯诡案录

2025-04-04 04:23:10

第一章 笑面尸万历二十三年春,南京城。细雨如丝,将六朝金粉之地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裴远之紧了紧身上的油衣,踏着湿滑的青石板路匆匆前行。天还未亮,

刑部衙门前的灯笼在雨中摇曳,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裴大人!

"一个瘦小的身影从衙门侧门窜出,险些与他撞个满怀。是衙门的书吏小李,面色惨白,

嘴唇不住地颤抖。裴远之皱眉:"何事如此慌张?""出、出大事了!"小李咽了口唾沫,

"礼部右侍郎杨大人...死了!死状极为蹊跷,尚书大人命您即刻前往查看。

"裴远之心中一凛。杨侍郎乃当朝三品大员,突然暴毙绝非小事。他顾不得换下湿衣,

转身便随小李上了早已备好的马车。车轮碾过积水,发出沉闷的声响。裴远之掀开车帘,

望向雨幕中的南京城。自万历十五年调任刑部主事以来,他经手的命案不下百起,

但涉及朝廷重臣的,这还是头一遭。"杨大人是如何被发现的?"裴远之问道。

小李缩了缩脖子:"是杨府的丫鬟。今早去送洗脸水,发现大人坐在书桌前...面带笑容,

已经没了气息。""面带笑容?"裴远之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不寻常的细节。"是、是的。

那丫鬟说,杨大人笑得极为诡异,像是...像是看到了什么极欢喜的东西,

可双眼却睁得老大,死不瞑目..."马车在杨府门前停下。府上已挂起白幡,

隐约可闻内院传来的哭声。裴远之刚踏入前院,便见刑部尚书赵大人负手而立,面色凝重。

"远之,你来了。"赵尚书招手示意他近前,低声道,"此事蹊跷,杨大人身体素来康健,

昨夜还与同僚饮酒,今晨却突然暴毙。更怪的是..."他顿了顿,"尸体不僵不硬,

面容栩栩如生,连仵作都看不出死因。"裴远之心中一沉。他跟随赵尚书穿过回廊,

来到杨侍郎的书房。房门大开,数名衙役守在门外,面色惶恐。书房内,

杨侍郎果然如小李所言,端坐在书案后的太师椅上,双手自然垂落膝头。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脸上的表情——嘴角上扬,双眼圆睁,

仿佛在生命最后一刻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景象。裴远之缓步上前,仔细观察。

杨侍郎衣着整齐,无打斗痕迹;案上文房四宝摆放有序,一杯未喝完的茶已凉透。

他俯身轻嗅,茶中并无异味。"可有验过茶中是否下毒?"裴远之问道。

一旁的仵作连忙回答:"验过了,无毒。小的已检查全身,无外伤,也无中毒迹象。

最奇怪的是..."他压低声音,"尸身不僵不冷,如熟睡一般。"裴远之眉头紧锁。

他办案多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死状。正当他思索间,

目光落在杨侍郎微微张开的右手上——掌心似乎有什么东西。"取镊子来。"仵作递上工具,

裴远之小心翼翼地从杨侍郎掌中夹出一物:是一片极薄的青瓷碎片,边缘锋利如刃,

上面隐约可见半朵莲花纹样。"这是..."赵尚书凑近查看。

裴远之将碎片收入绢帕:"下官需要查证此物来历。"他转向仵作,"可有发现其他异常?

"仵作犹豫片刻:"有一处...杨大人后颈发际处,有一红点,细如针尖,几不可见。

"裴远之立刻检查,果然在杨侍郎后颈发现一个几乎不可察觉的小红点,周围皮肤微微发青。

他心中一动,想起曾在古籍中读到过的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暗器..."大人,

"他转向赵尚书,"此案恐非寻常病故或自杀,需进一步详查。请准许下官封锁现场,

并调阅杨大人近日往来人员名录。"赵尚书点头应允:"此事已惊动朝廷,

皇上命我等速查真相。远之,你素来心细,此案就交由你全权负责。"裴远之拱手领命,

心中却沉甸甸的。他隐约感到,这起看似离奇的命案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离开杨府时,雨已停歇,东方泛起鱼肚白。裴远之站在府门外,回望这座豪华宅邸,

忽然注意到门楣上方的瓦当——那上面雕刻的,正是与碎片上相似的莲花纹样。"大人?

"小李轻声呼唤。裴远之收回目光:"去查查,这杨府是何时建造,由何人设计。

"## 第二章 青灯旧事刑部衙门内,裴远之将青瓷碎片置于油灯下仔细端详。

碎片不过指甲大小,但工艺精湛,胎薄如纸,透光可见内里细腻的纹理。

那半朵莲花纹样线条流畅,显然是出自名家之手。"大人。"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

裴远之抬头,见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宋砚端着茶盏进来。宋砚二十出头,

是裴远之三年前在街头救下的落第秀才。当时宋砚因家贫无法继续赶考,正欲投河,

被夜归的裴远之拦下。见他通晓刑律,文笔又好,裴远之便收他做了文书,

后来发现他心思缜密,常能注意到常人忽略的细节,渐渐引为心腹。"查到了什么?

"裴远之接过茶盏问道。宋砚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杨府建于嘉靖三十八年,

原是前朝方孝孺一族的别院。嘉靖年间方家被满门抄斩后,宅院几经转手,

万历初年才被杨家购得,重新修葺。""方孝孺..."裴远之指尖轻叩桌面。

这位因反对明成祖朱棣而被诛十族的建文忠臣,在江南士林中一直是个敏感话题。

宋砚继续道:"更奇怪的是,近五年来,这宅子已经换了三位主人。第一位是扬州盐商刘裕,

暴病而亡;第二位是退休的工部侍郎张大人,坠井身亡;杨大人是第三位。

"裴远之眉头一皱:"可有验尸记录?""已命人去调档了。"宋砚犹豫了一下,

"还有一事...下官走访杨府下人,有个老花匠说,每逢月圆之夜,

都能听见后院古井边有人低语,说的好像是'青灯不灭,方家不亡'...""青灯?

"裴远之猛地站起,想起古籍中关于"青灯会"的记载——相传方孝孺死后,

其门人秘密结社,以青灯为记,誓为方家复仇。但两百年来,这组织一直被视为民间传说,

从未有实证。宋砚压低声音:"大人,您说杨大人的死,会不会与这宅子的旧事有关?

"裴远之没有立即回答。他踱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棵老槐树。春风拂过,树影婆娑,

恍惚间似有无数低语在风中飘荡。"去查查那片青瓷的来历。"他转身吩咐,

"再去问问杨府的人,杨大人近日可曾接触过什么陌生人,或收到过什么特别的东西。

"宋砚领命而去。裴远之重新审视那块碎片,

忽然注意到碎片边缘有一处极细微的凹槽——像是专门用来盛放什么的。他取来放大镜细看,

凹槽内残留着些许褐色粉末。"来人!速传仵作!"不多时,仵作赶到,

检验后确认粉末中含有微量乌头碱,是一种剧毒。但令仵作困惑的是,如此微量的毒素,

远不足以致命。"除非..."仵作擦了擦额头的汗,"除非直接入血。古籍有载,

西域有种暗器名'青莲刃',薄如蝉翼,上淬剧毒,入体即化,

伤口细不可查..."裴远之心中一震。这与杨侍郎后颈的红点完全吻合!

他立刻命人封锁消息,同时加派人手保护杨府上下,特别是那些可能知道宅院往事的老仆。

夜深人静,裴远之独自在案前翻阅杨侍郎的往来文书。忽然,

一封没有署名的短笺从账本中滑落:"三月十五,青灯如约。旧债新偿,方家血誓。

"字迹娟秀却力道第三章 青瓷谜踪烛火摇曳的瓷窑里,裴远之举起手中青瓷碎片。

八十岁的老窑工陈三颤抖着接过瓷片,浑浊的瞳孔突然收缩如针:"这是...霁蓝釉!

""老师傅认得此物?"宋砚急忙追问。陈三枯槁的手指摩挲着瓷片边缘:"整个南京城,

只有方家别院的影壁用这种釉。当年方阁老从龙泉请来匠人,用南海珊瑚磨粉入釉,

烧出的青瓷对着月光会透出血色纹路..."他突然剧烈咳嗽,

布满老年斑的手紧紧抓住裴远之衣袖:"大人千万别擦了!二十年前方家灭门那夜,

老朽亲眼看见三百口棺材里...装的都是这种碎瓷!"裴远之瞳孔骤缩。

他想起清晨在杨府门楣见到的莲花瓦当,

此刻终于明白那种违和感从何而来——本应庄重的官府宅邸,

影壁瓦当竟全用佛寺才见的八宝莲花纹。"方家别院可还有故旧留存?""都死绝啦!

"陈三突然神经质地笑起来,"不过城西乱葬岗有座无名冢,

每年清明都有人烧青瓷灯..."话音未落,老窑工突然口吐白沫栽倒在地,

后颈赫然出现一个红点。"保护现场!"裴远之厉喝,却见陈三的学徒瘫坐在墙角,

裤裆已湿了一片:"青...青灯鬼!方才窗口飘过盏青灯!"宋砚追出时,

巷口石板路上残留着星星点点的青色蜡泪。裴远之蹲身蘸取些许,

指尖搓捻间竟嗅到淡淡檀香——这是大报恩寺特供的龙脑香。

---第四章 血染经卷大雄宝殿的晨钟惊起群鸦。裴远之扮作香客踏入大报恩寺,

袈裟飘动的瞬间,他注意到知客僧手腕的刺青:半朵青莲。"施主求什么?

"知客僧合十行礼,腕间刺青随动作若隐若现。"求个明白。"裴远之亮出刑部腰牌,

"昨夜寺中可有人外出?"知客僧面色如常:"戌时闭门后,众僧皆在禅房诵经。"说话间,

殿角走来个挑水的小沙弥,水桶里漂浮着未燃尽的青色灯芯。裴远之正要追问,

忽听藏经阁传来惊叫。众人赶去时,只见掌经和尚慧明倒在血泊中,喉间插着半截青瓷片。

染血的《法华经》摊开在地,某页被撕去一角。"是《提婆达多品》!"宋砚惊道,

"这章讲的是佛陀堂弟堕入魔道的故事..."裴远之俯身细看,

发现血迹中有个模糊的莲花印。

他猛然想起杨府账本中的异常:近三年杨侍郎每年向大报恩寺捐银千两,

备注皆为"赎罪银"。"查二十年前的功德簿。"他沉声吩咐。

当泛黄的册页翻到建文四年时,众人倒吸冷气——方孝孺之女方清漪的名字赫然在列,

捐银数额旁的朱批竟是"血债血偿"!---第五章 夜探鬼冢子时的乱葬岗磷火飘摇。

裴远之掀开残破的墓碑,地道里传出腐朽的檀香。宋砚举着火折子,

突然踩到个硬物——是半截青瓷灯座,内侧刻着"方氏长女清漪"。地道尽头是座青铜密室,

墙上挂满画像。当裴远之看清居中那幅女子画像时,

如遭雷击:画中人眉眼竟与他有七分相似!画像下的供桌摆着十二盏青灯,对应十二具白骨,

每具天灵盖都嵌着青瓷碎片。"方家被诛十族时确有十二房..."宋砚话音未落,

火折子突然熄灭。黑暗中响起环佩叮当,青色烛火次第亮起,

*壬寅年三月十五 刑部尚书裴文瀚弑主求荣**裴远之踉跄后退——这正是他养父的名字!

第六章 白骨诉冤上应天府衙门的梆子敲过三更,

裴远之仍对着密室带回的青瓷灯座出神。灯座底部阴刻着细如蚊足的密文,

需用明矾水才能显现。当"裴文瀚"三个字浮现在宣纸上时,窗外突然传来瓦片碎裂的轻响。

"谁?"裴远之按剑而起。窗纸上映出宋砚清瘦的身影:"大人,

属下查到..."话音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利刃入肉的闷响。裴远之破门而出,

正看见宋砚胸口插着支青翎箭,而对面屋脊上,戴着鬼面具的黑衣人正张弓搭箭。

"保护大人!"宋砚嘶吼着扑来,第二支箭穿透他的肩膀。裴远之挥剑格开第三箭时,

黑衣人已消失在夜色中。烛光下,宋砚的伤口泛着诡异的青色。

裴远之撕开他染血的衣襟准备包扎,却在他锁骨处发现个陈年烙印——方家族徽!

第七章 白骨诉冤下"二十年前那场大雪..."宋砚喘息着抓住裴远之的手,

"方阁老将幼子托付给暗卫,那孩子后颈有莲花胎记..."裴远之如遭雷击。

他后颈确实有块形似莲花的朱砂痣,养父曾说那是娘胎里带的福记。

此刻记忆如潮水涌来——幼时总有个青衣女子在暗处看他习字,

女子腕间戴着青瓷莲花镯..."清漪小姐扮作乳母潜入裴府十年。"宋砚咳出黑血,

"大人腰间玉佩...掀开螭龙纹的暗扣..."裴远之颤抖着取出随身玉佩。

暗扣弹开的瞬间,一粒蜡丸滚落,里面是半张地契——正是方家别院的密道图纸!

图纸背面用血写着:"青灯十二,照汝归途"。院外突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宋砚强撑着支起身子:"锦衣卫来了...大人快走!"他从齿间取出枚银哨吹响,

屋檐上立刻跃下三个黑衣人。"带公子去乱葬岗密道!

"宋砚的指令让裴远之震惊——这个平日唯唯诺诺的书吏,此刻竟用着不容置疑的将领口吻。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迷局棋
  • 《问道》仙缘谱打法
  • 黑夜诅咒对人有害吗
  • 山城里一座灯塔
  • 一座座灯塔
  • 一座一座的灯塔
  • 穿越末世拥有无限异能
  • 诡异求生指南
  • 玉皇楼的许世龙的新书
  • 招阴的人是怎么回事
  • 血纹是怎么回事
  • 开局被活埋,我直接原地复生